厭學孩子背后可能的心理問題有哪些呢?
孩子為什么會厭學?這是家長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襄陽孩子厭學怎么辦,
襄陽學生厭學心理咨詢為您分享:
大人們總是認為學生時代是孩子一生中美好的時光,也許是自身抱著對學生時代的懷念之情才會把這種想法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你知道孩子厭學背后的原因嗎?
孩子厭學本身不是心理問題,但厭學現象的背后,很可能存在心理問題,如早年分離、親子關系、家庭問題、網絡成癮及各種心理障礙等。
因為醫生在評估心理問題時,社會功能是眾多參考標準中的一項。
一個社會功能受損的成年人通常會表現為無法參與日常的工作和人際交往。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無法正常上學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社會功能受損
大多時候家長僅直接處理厭學問題,忽略背后可能的心理問題,我們便失去了理解孩子真正的困難和痛苦的機會,也錯失了幫助孩子成長的時機。
家長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去處理孩子厭學的問題,往往欲速則不達。
青少年心理問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解決同樣不是一朝一夕的。
家長與孩子互動中,需要對孩子有更多的傾聽,給孩子更多的包容、理解和陪伴。
家長要為孩子提供自己能力范圍的支持,不將自己的欲望強加給孩子,同時也不因自己的付出得不到預期中的回報而懊惱,遷怒于孩子。
1.他應該一直優秀
“老師,這幾天我都要崩潰了,我感覺我活不下去了……”之后,是長達五分鐘的嚎啕大哭。
這是一位初二男孩兒的媽媽,因為用盡各種招數也無法讓孩子用心去學習而感到絕望。
現在每天伴隨她的,是和孩子不斷的冷戰和爭吵。
其實,這個男孩之前是很乖的:
小學的時候一直特別聽話,學習認真,成績好,一直是家長的驕傲,并如愿以償的考上了當地的重點初中。可是上了初中以后,情況變了,孩子成績只能排到中游。
家長急了,以前一個總拿第 一的孩子怎么能這樣,他應該一直優秀的!
于是各種方法來輪流上演:報班、講道理、下任務、看著……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反而越來越僵。
媽媽突然發現,不知不覺中自己居然和孩子正常說一句話都難,別提管孩子了!
我們往往會有一種慣性思維:優秀的孩子必須一直成績好,殊不知孩子年級越高競爭就越大,對孩子不恰當的期望往往會把孩子逼向相反的方向。
對于厭學的孩子來說,厭的可能不是學,是被別人逼著去學!
2.教育孩子永遠繞不開“關系”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的要素是什么?
可能這個問題會讓很多人心生疑惑,也可能引起爭議。
在我看來,教育孩子的要素是關系。
就拿孩子厭學這件事來說,每個厭學孩子背后都有屬于他自己的痛苦,但他會告訴你嗎?絕大多數孩子不會!因為他認為你不理解他,說了也是白說,還有可能招來一通臭罵。
但是要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了解孩子厭學真正原因是重要的一環,你理解不了,就永遠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要人情往來互相尊重維系關系,到了孩子這里似乎把這個道理全忘了。你的孩子是孩子不錯,但同時他也是一個獨立的人。
所以說,像對待成人一樣尊重你的孩子,獲得他的認同,你講給他的道理他才會聽。
3.如何幫助厭學的孩子
一,正視自己的教育。
曾經有一個學生,他退學的原因是,學習經濟管理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
他高考填志愿想學歷史的時候被所有人嘲笑,說腦子進水才會學歷史。后來這個同學盡管經濟學得很好還是要求退學。
事實上,每年考上大學又退學的孩子很多。
如果愿意,你可以再問問周邊的朋友,學習專業和孩子未來從事職業有多大關系?
作為家長,教育里只有成績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精神需求,那么孩子的厭學的問題你就處理不了。
二,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根據找出的具體原因解決問題。
知道具體原因后問題往往就簡單了,如果你感覺自己處理不了,可以查閱資料,觀看相關課程,咨詢相關專家,都可以讓你快速處理問題。
四,重要的一點,還是要不斷學習,開拓自己的視野。
家長是不好做的差事之一,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初次教育孩子,而也往往都是只有這一次。
作為一個新手,不知不覺中會有很多不當的教育行為,而這些不當的教育行為往往都會釀成我們不愿見到的苦果,修復起來相當艱難。
所以,保證自己能夠做到合理的教育孩子,是避免各種問題的好途徑。
父母要聯合起來,激活家庭功能,才能徹底解決孩子厭學問題。
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做到“學中求樂,樂而好學”!